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院首页  部门首页  部门简介  高教研究  教育评估  规划与统计  审核评估 
站内搜索:
 
  相关下载  
 
 政策文件 
 教学评估 
 通知公告 
 相关下载 
 
  相关下载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教育评估 > 相关下载 > 正文
 
英语、数学专业认证专家入校考查学习手册
2023年10月18日 17:59      浏览:

英语、数学专业认证专家入校考查

学习手册(领导篇)

一、学校简介

黑河学院先后荣获“中俄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2019年,学校成功加入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为盟内观察员院校;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培育单位;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建设院校。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753人,折合在校生12804人。占地面积62.9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1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0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3382.04万万元。现有教职工858人,其中专任教师622人,正高级职称76人,副高级职称124人。博士42人,硕士466人。设有二级学院14个,开设本科专业43个。学校建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重点专业3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优秀案例2个,外语专业“三进”示范课程1门、教学团队建设点1个。入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建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个,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获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6项。

二、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简介

(一)英语专业简介

英语(师范)专业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黑河师范专科学校、齐齐哈尔大学黑河分校的英语专业,在专科基础上于2004年学校升为本科院校,同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学生,年招生60人,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2008年第一届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毕业。累计培养本科学生1411人。现有在校生人226,其中公费师范生25人。

英语(师范)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8人,生师比为11.29:1。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37%;博士0人,硕士2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90.91%。中学兼职教师10人,占本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41.47%。

本专业依托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该学科为校级特色优势学科之一,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校级重点学科,现拥有英语、俄语、翻译三个本科专业。学院为师范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办学条件。学院先后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教师技能实训室的建设,师范生图书资料购置,不断改善教学条件。配有数字化语音教室12个;建有小剧场、多媒体教室,教师技能实训室等实训场所;拥有省级“语言训练与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文社科基地1个。学院建有图书资料室,现有图书总数13913册,22种期刊,每年订阅期刊、中英文杂志50余种,各种教学用光碟、光盘、影视资料500盘以上,定期征订中学英语教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图书资料室全天开放。

本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拥有省级语言训练与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课建设质量不断深化,《综合英语》为校级精品课,《英国文学》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语言导论》、《英语语音》、《综合英语》、《英语写作》、《英语教学法》、《翻译》和《主要英语国家国情》为校级优秀课程,《综合英语》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英语专业和海外高校有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合作开展中美121出国留学项目,与英国兰开夏大学联合举办暑期夏令营,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英语系联合开展“语言为桥 携手共研”中俄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英语系鼓励、支持专业学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和竞赛。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和“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大赛等全国大型赛事中,英语系学生屡获佳绩。

(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简介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隶属于黑河学院理学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黑河师范学校数学专业,1986年专业归属到黑河师专,由中专晋升为大专,2001年黑河师专更名为齐齐哈尔大学黑河分校两校联合将数学专业由专科晋升为本科,并更名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同年9月开始招生,学制四年,授予齐齐哈尔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学校升本为黑河学院,该专业开始授予黑河学院理学学士学位。专业现有在校统招全日制本科生241人,年招生规模 60人左右。现有专任教师26人,高级职称占61.54%,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65.38%,教师教育课程教师占53.84%。2021年被评为校级一流专业,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青年教学名师1人,省级D类领军人才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教师获中国高教博览会“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4名教师获省级优质课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专业与地方教育局、中学形成“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在黑河地区共建实践基地33个。

三、学校顶层设计

目标定位

总体目标2025年,学校办学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主要办学指标位居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前列,将学校建设成为扎根黑河、立足龙江、面向全国的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力争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升格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国际化、高质量应用型边疆大学奠定基础。

1.发展目标定位:建成一所扎根黑河、立足龙江、面向全国、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国际化、高质量应用型边疆大学。

2.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学科建设定位:优化基础学科,拓展应用学科,发展交叉学科,做强特色学科,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4.专业建设定位:按照分类建设、分类管理、分类指导、集群发展的原则,瞄准服务地方需求,锚定产业发展,重点建设紧密对接区域及行业产业的“6+1”专业集群,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和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构建自主、灵活、规范、稳定相统一的专业(专业集群)建设管理体系。

5.师资队伍定位: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科专业集群建设,以高层次人才引育和中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双智”型的高素质、高水平、多元化师资队伍。

6.科学研究定位: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逐步实现由基础研究为主向应用研究为主的转型,推进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与应用。

7.服务面向定位:扎根黑河,立足龙江,面向全国,服务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二)发展战略

“十四五”期间,是学校的转型发展深化期、综合改革推进期、内涵质量提升期和办学特色彰显期。学校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文化润校”作为“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战略。

实施质量立校战略,把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构建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契合的专业集群,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人才作为强校之基。以人事、薪酬和职称制度改革为契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提升人才队伍质量和水平为着力点,打造一支“双师双能双智型”的高素质、高水平、多元化师资队伍。

实施特色兴校战略,把特色作为优校之策。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特色内涵建设,推进特色办学支撑条件建设,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格局,构建多层次、立体化“一体多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格局,提升国际合作有效度与特色彰显度。

实施依法治校战略,把依法作为治校之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纲领,以学校章程为准则,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施依法办学、依规行政。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构建体现师生意志和事业发展规律的内部治理体系。

实施文化润校战略,把文化作为滋校之源。以大学文化建设为路径,着力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学术文化和质量文化层面,强化环境育人、氛围育人、文化育人,打造良好的育人生态,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三)发展理念

“十四五”时期,学校以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先导,结合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确定“内涵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发展理念。

内涵发展。坚持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夯实人才基础,加强体制改革,提升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融合发展。健全以产教融合驱动学校变革的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与教学模式改革,打造学校和区域互动、融合、共生发展的新格局。

开放发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开放办学之路。坚持中外协调合作、校际协同互通、校地融合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智并举,构建开放的办学格局。

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推进教学创新、科研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以创新引领学校发展。

特色发展。发挥地缘优势,凝练办学特色,优化专业布局开拓国际化办学新格局,充分彰显和深化边疆特色和对俄特色优势。

)办学特色与优势

特色:经过多年实践积累,黑河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已经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中俄合作培养人才“系统化”。学校构建了合作办学“专业+俄语+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俄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中俄合作领域“广泛化”。学校在多个领域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和高层论坛,为中俄教育文化合作作出历史性贡献。三是中俄交流项目“品牌化”。学校依托孔子学院推进中俄高校教育文化交流,“中俄大学生艺术节”“携手青春共享阳光”国际青年大会等活动已成为中俄教育文化交流的品牌项目。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学校是中俄4300多公里边境线上我国境内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二是经验优势。学校1989年起与俄罗斯20余所高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在教学、科研合作及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合作经验,取得丰硕成果。三是战略优势。学校具有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扩大全方位务实合作方针支持的战略背景。

四、教师教育发展定位

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以黑河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为切入点,以教师技能训练为抓手,将师范类专业做精做优。依托“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英语、俄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体育教育、美术学、音乐学”11个专业,打造以学校传统“师范类专业”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类专业群,持续开展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服务地方农村基础教育。重点在完善科学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等方面开展“校地”教育合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教育人力资源保障。

五、师范专业认证相关知识

1.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专业质量外部保障机制。判定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是否建有持续改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实质是按照既定的质量标准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认定,目的是保证专业培养出符合标准的合格毕业生,作用是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持续改进,其影响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专业质量的权威信息。

2.师范类专业认证重点关注的两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一是质量保障,保障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够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二是持续改进,引导专业依据质量标准达成评价情况,不断优化、改进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3.师范类专业认证目的是什么

其目的是推动师范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塑,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主要倡导三个基本理念:

1)学生中心。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性发展为中心安排教学活动、配置教育资源,并根据师范生学习效果和职业发展情况不断优化、改进教学过程。

2)产出导向。强调立足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以师范生发展成效为导向,从师范生毕业时的学习成果和就业后的职业发展能力出发,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持续改进。强调建立基于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毕业要求)的评价改进机制,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5.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体系是怎样的

师范类专业认证构建横向覆盖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特殊教育本(专)科五类专业,纵向三级递进的分级分类认证标准体系,其中:

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涵盖15 个专业办学核心数据监测指标,旨在促进各地各校加强师范类专业基本建设。

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旨在引导各地各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保证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旨在建立健全基于产出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运行有效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以评促强,追求卓越,打造一流质量标杆,提升教师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6.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逻辑“主线”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8个一级指标不是碎片化存在的,而是有其内在逻辑关系的。认证标准要求专业根据外部需求制定培养目标,为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而制定相应的毕业要求(学生学习产出),设计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合理配置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并要求专业建立基于产出的评价改进机制,保证专业不断改进教学环节,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之间“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互动关系则为认证标准的逻辑“主线”。

7.师范类专业认证必须达到的“底线”要求是什么

专业认证的“底线”要求,即认证专业达到的合格要求的必要条件是建立了面向产出的内部评价机制,通过评价能证明达成情况,并建立依据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进的机制。

8.师范类专业认证与“主线”与“底线”直接相关指标项及评建要点有哪些

“主线”、“底线”直接相关指标项及评建与考查要点包括:

1)培养目标。面向需求确定专业办学目标定位。以规范有效的调研为基础,制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中预期的职业能力合理、可实现。正确理解培养目标合理性的含义,建立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与培养目标修订机制并有制度保证其有效运行。

2)毕业要求。专业毕业要求在广度和深度上覆盖认证标准。专业毕业要求对学生能力的分类描述,能够对专业培养目标预期的相关职业能力形成基础支撑。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明确、合理、可衡量。指标点对应的教学环节(课程)能够支撑指标点达成任务并可评价。近期规范开展过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及毕业要求分项评价,评价依据合理,考核资料等证据能够支撑与印证。

3)课程与教学。课程体系覆盖毕业要求且支撑合理;课程体系符合《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任务矩阵合理,每项毕业要求有关联度高的支撑课程,核心课程发挥了强支撑作用。面向产出制定课程大纲,有合理的课程目标,有制度规范与审核机制;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课程教学及考核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清晰。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机制有制度规范及有效运行证据;学校制定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与评价依据合理性审查制度;专业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与审核机制健全;评价与审核机制运行情况证据能够体现课程能力目标的达成(证据包括课程评价案例;开展评价的课程清单、考核资料、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合理性审核文档等)。

4)合作与实践。学校制定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课程建设的制度性文件;对应毕业要求制订技能训练、实验实训、专业实习、教育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对应毕业要求制定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与教育研习教学大纲,并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领域。制定教育实践管理规范,建立关联毕业要求的实践环节的质量标准;依据毕业要求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践要求,制订可衡量的教育实践表现性考核标准,形成教育实践能力达成情况评价与改进报告。

5)质量保障。以毕业要求达成为质量保障目标,规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并体现在相关教学质量管理文件中。制定与毕业要求相关联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并有运行记录文档。依据毕业要求,建立教学过程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包括责任机构、监控环节、时间、过程、方法与反馈等;聚焦评价学生学习成效,定期开展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学校制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院系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价机制健全与规范,并有运行实施证据,包括评价制度、评价责任机构、评价对象、评价周期、评价依据、评价过程、评价方法、评价责任人,以及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结果、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结果的使用情况等。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与制度规范(责任机构、工作周期、跟踪对象与方法、收集的信息、结果的利用),且规范有效,最近一次跟踪反馈运行情况(对象、方法和结果)合理有效;建立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与制度规范(责任机构、评价周期、评价方法、信息收集 渠道、结果的利用),最近一次社会评价的开展情况(对象、方法、结果)合理有效;学校制定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院系制定相 应的实施细则,有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等实施证据。制定保证评价结果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制度(责任机构、评价结果的收集、分析、反馈渠道、持续改进的责任人以及改进效果的跟踪措施);最近一次基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和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结果而开展的持续改进工作、改进依据、改进措施和改进效果规范有效。

9.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及各方职责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组织与实施的机构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机构和认证专家组织,其具体职责有:

1)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发布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与标准,统筹协调、指导监督认证工作,负责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相关认证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订本地区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方案,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备案后实施。

2)教育评估机构。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包括组织实施第一级监测、第三级认证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的第二级认证,建设教师教育质量监测系统,建立国家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库,提供业务指导等;教育评估机构接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具体组织实施该省份的第二级认证工作。

3)认证专家组织。2018年1月,教育部成立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负责认证工作的规划与咨询,对拟承担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各地教育评估机构进行资质认定,负责认证结论的审定,受理认证结论异议的申诉,负责对认证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等。秘书处设在评估中心。

10.师范类专业认证如何进行管理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项专业化程度要求很高的工作,由专门性教育评估机构组织实施,认证过程实行项目负责制和全程信息化管理。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管理信息系统”为工作平台,实现认证全程信息化管理,增强认证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提高认证工作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及时为参与认证各方提高信息服务与工作支持。

11.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1)第一级监测

采取网络平台数据采集方式,对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信息进行常态化监测。高校按要求每年定期填报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数据信息。评估中心对专业办学的核心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建立监测指标常模,形成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学校层面和专业层面的监测报告。

2)第二级、第三级认证申请与受理。高校向负责教育评估机构提交认证申请,教育评估机构依据受理条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专业,进入自评阶段。

专业自评。高校依据认证标准开展专业自评工作,按要求填报有关数据信息,撰写并提交自评报告。

材料审核。教育评估机构组织专家对专业自评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等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专业,进入现场考查阶段。

现场考查。教育评估机构组建现场考查专家组。专家组在审阅专业自评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查走访、查阅文卷、集体评议等方式,特别注重了解毕业生教书育人情况,对专业达成认证标准情况做出评判,向高校反馈考查意见。

结论审议。教育评估机构对现场考查专家组认证结论建议进行审议。

结论审定。教育评估机构将审议结果报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后,提交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审定。认证结论分为“通过,有效期 6 年”“有条件通过,有效期6年”“不通过”三种。认证结论适时公布。

整改提高。高校依据认证报告进行整改,按要求提交整改报告。

教育评估机构组织专家对整改报告进行审查,逾期不提交或整改报告审查不合格,终止认证有效期。

12.申请参加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条件有哪些

师范类专业第一级监测实行“全覆盖”。教育部正式备案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本科专业和经教育部审批的普通高等学校国控教育类专科专业须全部参加。

师范类专业第二、三级认证实行自愿申请。有三届以上毕业生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申请参加第二级认证;有六届以上毕业生并通过第二级认证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申请参加第三级认证。个别办学历史长、社会认可度高的师范类专业可直接申请参加第三级认证。

13.学校如何开展认证评建工作

学校认证评建工作是从理念认同到行动落实的整体过程,是从学校层面到院系层面的上下联动,也是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的全体动员。包括以下主要工作:

1)以认证理念标准为依据开展专业建设。学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院系深入学习认证理念标准,获得广泛认同,依据认证标准要求,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等相关机制,开展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院系与专业积极响应学校动员,出台配套举措,落实学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有关制度要求。一线教师切实对照认证理念、标准要求,根据所承担毕业要求的培养任务,修订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目标,设计相应教学与考核环节,开展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2)按要求准备自评材料。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要求,对照认证标准,逐条梳理自评材料,包括撰写自评报告、整理支撑材料等。撰写自评报告时,达成情况需要提供可证明全体学生能够达到标准要求的证据,而非仅仅提供个别的办学“标志性成果”。除描述达成情况外,还需对照标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改进的措施。

14.专业认证的专家考察环节是怎样的

1)考察专家组构成。认证考察专家组是由认证机构从认证专家库中按照相应工作规程选派专家,组成的临时性工作小组。其中,自评材料审核专家组通常由2名专家组成,负责在线审核专业提交的自评材料,并给出专业是否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现场考查环节的建议;现场考查专家组通常由 3-5 名专家和专家组秘书(项管)组成,视情况还有可能安排观察员。

2)专家组现场考查工作。进校前专家组通过审读自评材料,确定考查重点及考查日程;进校中专家组将通过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查走访、文卷审阅等考查活动,全面了解专业情况,依据认证标准作出判断和评价,讨论形成专家组建议结论;离校后专家组将按要求提交《专家组现场考查报告》《专家个人现场考查报告》。

15.通过认证专业如何开展持续改进工作

认证整改是落实持续改进认证理念、巩固认证成果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常态化、持续化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2021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状态保持监控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监控办法》),指导和督促已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专业做好认证状态保持与持续改进工作,切实发挥认证“以评促改”作用。

16.师范类专业认证纪律有哪些要求

为保证工作做到风清气正,认证专家委员会对认证机构、现场考察专家组、接受认证专业所在学校都提出了纪律要求。

1)要求认证机构、现场考察专家组严格遵守认证工作规定客观、公正地开展各项工作。在开展某一专业认证工作时,不接受参评院校的讲学、访问邀请;不接受参评学校认证前拜访,不得与学校发生任何经济关系;不得从事任何其它影响决策及有违公正性的活动;不透露认证专家组内部讨论情况;与参评学校存在利益关系(如校友、兼职、校董、奖学金设立者、捐资者等)时,主动提出回避。

2)要求接受认证专业及所在学校必须保证提交的自评报告等相关材料真实可靠,必须保证教学文件的原始性与真实性,不虚构、不编造。接待工作要坚持从简,不搞形式主义,不迎送专家,不安排各种形式宴请;不召开汇报大会(包括开幕式和闭幕式),不组织师生文艺汇报演出,不造声势(包括校内张贴欢迎标语、悬挂彩旗等);不送财物或变相发放补贴,不超标超规格安排食宿,不得与认证专家发生任何经济往来;专家组名单公布后,学校不得拜访认证专家,不得邀请认证专家来学校讲学、访问。学校不得从事任何其它有违认证公正性的活动。

17.第二级认证考查具体包括哪些指标

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标准是国家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8个一级指标和39个二级指标。

18.认证考查的“五个度”具体指什么

1)培养效果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2)专业定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3)师资及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度。

4)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5)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19.认证的结论是什么?周期是几年

认证结论分“通过,有效期6年”“有条件通过,有效期6年”“不通过”三种。

20.认证结论有什么用途

通过二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高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要求,建立以实习计划、实习教案、听课评课记录、实习总结与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师范毕业生教育实习档案袋,通过严格程序组织认定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视同面试合格。

通过三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

师范类专业认证结果将为政府、高校、社会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用人单位招聘、高考志愿填报等方面提供服务和决策参考。

21.什么是“一践行三学会”

“一践行三学会”指“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一践行三学会”是师范类专业对所培养的合格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对毕业要求的进一步概括。

践行师德:主要体现在师德规范、教育情怀两方面。

学会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科素养、教学能力两方面;

学会育人:主要体现在班级指导、综合育人两方面;

学会发展:主要体现在学会反思、沟通合作两方面。

22.第二级认证考查的具体指标

师范类专业认证考查方式:专家组在审阅专业《自评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等认证材料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查走访、查阅文卷、集体评议等方式,对专业达成认证标准情况做出评判,给出考查结论建议,并向高校现场反馈意见。

23.认证的类型和层级

师范类专业认证构建了“横向五类覆盖”“纵向三级递进”体系:

“横向五类覆盖”指的是五种类型的专业认证:“中学教育专业认证”“小学教育专业认证”“学前教育专业认证”“职业教育专业认证”和“特殊教育专业认证”。

“纵向三级递进”指的是各类专业的三个认证层级: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第一级认证达标,才能申请第二级认证;通过第二认证,才可以申请第三级认证。

24.师范类专业认证前要做的准备工作

比照认证标准,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差距,逐步改进提升,具体包括以下:

1)学校层面: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认证理念推动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引导师范类专业聚焦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培养,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开展广泛宣传;建立评建保障机制。

2)专业层面:对照认证标准开展自查,总结取得成效,梳理问题与不足,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有针对性改进。其中,重点工作是重新审视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建立基于产出的质量评价机制,整理教学档案与佐证材料。

3)教师层面:认真学习、充分理解认证理念与认证标准,将认证理念和认证标准落实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学生层面:认证学习,充分理解认证理念与认证标准,详读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了解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学习内容)等相关的逻辑关系。

25.什么是“OBE”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理念)

答:OBE,是Outcomes-based Education的缩写,即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学生产出而非教科书或教师经验成为驱动教育系统运作的动力,这显然同传统上内容驱动和重视投入的教育形成了鲜明对比,OBE教育模式可被认为是一种教育范式的革新。本次师范类专业认证,OBE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设定的原则性理念,即“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26.学校围绕师范类专业认证做了哪些工作?※

学校前身是黑河师专,以师范类专业为主,无论从师资力量、条件保障、教学投入等方面均优先保障师范类专业的发展。目前学校有11个师范类专业,在校师范生达到3861人,2019年我们做过一项调查,黑河地区60%以上的中小学师资都是黑河学院毕业生,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师范类专业认证启动以来,学校不断深化师范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建立面向产出的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自觉、自醒、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在十四五规划中,学校将“建设紧密对接区域及行业产业的‘6+1’专业集群”做为专业建设定位,其中“师范教育类专业集群”是我校重点打造的专业集群之一,依托“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英语、俄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体育教育、美术学、音乐学”等专业打造师范教育类专业集群,全面落实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发展战略。

二是注重宣传教育。采用专题宣讲会、培训会、座谈会、自主学习、实地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学习教育,深化对“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认证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推动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引导师范类专业聚焦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培养,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

三是推进认证工作2020年6月学校相继出台了《黑河学院专业认证管理办法(试行)》《黑河学院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和《黑河学院师范类专业专项评估方案》,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时间表和任务图。

四是完善制度机制。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出台《黑河学院师范类专业质量评价管理办法》《黑河学院师范类专业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实施办法》《黑河学院师范类专业质量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等多项制度,二级学院配套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并在专业建设中有效落实,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

五是推动教学改革。围绕师范类专业认证“主线”和“底线”要求,2021年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面向社会需求修订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设计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明确课程目标,开展了“二合理三达成”情况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开展持续改进工作,对标学生高阶能力,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访谈、座谈参考问题提纲(参考)

(一)学校领导

1.学校围绕师范类专业认证做了哪些工作?

2.教师教育在学校发展与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3.学校在引导专业面向国家尤其该省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或政策规定?成效如何?

4.学校在支持二级院系和专业协同育人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产生了哪些成效?(UGS三位一体合作办学框架协议情况)

5.学校是如何来确保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符合认证要求的?针对此建立了怎样的监控和持续改进机制?运行效果如何?

6.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

7.学校层面为师范类专业教学建立了怎样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如何保障师范生培养质量的?

(二)职能部门

1.学校教务管理部门

●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机制是什么?

●OBE的理念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完善中是如何实现的?

●学校对于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修订是怎么做的?

●学校教务部门对课程考核评价有何调整?

●如何把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渗透到全体师生中去?

●如何确保教师和目标及毕业要求的关联?

●对专业教育做出改变的流程是什么?

2.学校团委、学工、招生部门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是如何形成合力?如何避免团委学工活动与专业教学活动两张皮现象?

●对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的理解。

●除了关注学生发展指标外,是否关注其他指标?

●因为专业的招生情况而对专业教育进行变革的事例?

●学生社团活动与专业认证的关系。

●在毕业生方面如何评价其成功?

3.人事、财务部门

●人事、财务及相关教学设施是如何为师范生培养服务的?全员育人理念是如何实现的?

●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决定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学校有哪些制度建设?如包括教师考核的制度以及有没有教师专业的发展规划。

●教师分类培养是如何做的?有没有分类的职称评定文件?针对教育实践课程教师有没有单独的文件。(教育实践课程教师的职称评定有没有单列文件?)

人事处在落实教师下基层挂职一年的经历有没有相应的制度设计?

如何保障师范专业建设,特别是教学实践的投入?

对教师考核方面如何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对实验设备、实习条件、实践基地如何保障师范专业教学?

如何支持师范专业教师发展?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教育部评估中心 |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东北林业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黑龙江大学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 教学质量监控 | 教质保障监测


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发展规划处)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黑河学院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