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院首页  部门首页  部门简介  高教研究  教育评估  规划与统计  审核评估 
站内搜索:
 
  制度文件  
 
 制度文件 
 学校动态 
 学习资料 
 
  制度文件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审核评估 > 制度文件 > 正文
 
黑河学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2023年04月05日 13:25      浏览:

黑河学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黑院政发〔2013〕147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及《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黑教高〔2012〕226号),进一步推进我校建设与发展,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目的意义

(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重要讲话中强调,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其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我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高教强省建设规划、高教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都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基本工作目标。我校是新建本科院校,正处于转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教育质量是我校当前建设与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工作任务。

(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教学质量、专业结构、管理机制、经费保障、后勤服务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进一步围绕全面提高质量这一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着力解决制约学校教育发展的机制障碍,才能更好更快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凝练学校特色教育体系的难得机遇

高等教育正加速实现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牢牢把握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难得机遇,有利于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强化质量意识,有利于克服同质化倾向,实现特色发展。有利于形成学校特有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办出特色,对进一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促进学校更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根本途径

学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将促进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尤其在服务我市“五个行动区”、“十大工程”建设方面,提供智库和人力资源,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水平。

二、基本目标

通过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及《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使定位更加准确,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把学校建设成特色应用型院校。

三、基本要求

(一)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提高质量的首要工作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要进一步夯实办学的核心理念,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开展教学方法大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把内涵发展作为学校提高质量的核心要求

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方向,从以外延式发展方式为主向以内涵式发展方式为主转变,从关注硬指标的显性增长向致力于软实力的内在提升转变,从适应数量扩张向推进质量提升的工作思路模式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三)把协同育人作为学校提高质量的基本模式

一是在功能协同方面,要改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相对孤立的现状,紧密围绕育人这一核心任务,促进学校各方面功能的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整体作用,共同提高育人质量。二是在资源协同方面,要加强学校对外与其它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深度融合,对内加强各学科专业、课程、实验室等所有校内资源之间的协同,探索建立适应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育人机制。

(四)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学校提高质量的动力源泉

以省高教综合改革试点为主要载体,积极改革学校教育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加快推进学校高教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依法民主管理。

(五)把教师队伍作为学校提高质量的基本保障

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前提和基本保障。要坚持师德为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学为要,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坚持科研为基,加强科研教学团队建设。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激发教师队伍生机活力。

(六)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作为学校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

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自我评估制度,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常态化、制度化教育教学评估,逐步完善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升。

四、重要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内涵发展

1.坚持内涵式发展模式。以高教强省建设规划和高教综合改革试点为基本载体,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牢固确立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保持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继续开展学校发展定位工作,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强化特色、科学发展,建设合格的应用型本科学校。注重创新,以实施高教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大胆探索试验,加快改革步伐。

2.加强特色发展。深入贯彻落实我省《关于加强全省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的意见》,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加强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争取建成特色应用型本科试点院校;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按照国家标准,建立健全符合校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需求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根据实际修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4.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根据国家学科专业目录及设置管理办法,结合我省高校特点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积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坚持“优、特、需”的原则,继续加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加强与地方经济结合紧密的专业的建设。建立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预警、退出机制,每年发布专业预警公报。对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原则上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构建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改革教学管理。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深化教学方法改革,鼓励教师以课程为单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引导并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开展考试方法综合改革,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搭建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平台。

6.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学校要把本科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每年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制订严格的管理办法,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定期开展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的专项检查。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授负责制试点。倡导知名教授开设新生研讨课,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继续完善教学名师评选表彰制度,重点表彰在教学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开展教学新秀奖、教学能手奖及教学基本技能竞赛等评选表彰工作,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发挥教学改革项目在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设立教学管理质量奖,定期表彰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7.强化实践教学改革。依据《黑龙江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国家标准及我校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加强实验室人员培训,提升实验教学水平。组织编写优秀实验教材。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加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把军事训练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倡导和支持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参加勤工助学,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发明活动。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提高生均社会实践专项经费,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和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制定完善教师实践育人政策,积极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育人水平。新增生均拨款优先投入实践育人工作,新增教学经费优先用于实践教学。

8.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依据黑龙江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制订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基本要求,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培训,聘请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以信息化为手段,多方参与,资源共享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加快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咨询指导服务。

9.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划和部署,深入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努力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建设至少1个以学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心理健康等为主题的教育网站、网络社区,拓展博客、微博等工作载体。加大网络思政工作培训力度,提高学生工作队伍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广使用全省统编系列教材,加强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定期开展专项督察。加强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制定辅导员岗位培训、高级研修和学位提升计划。逐步建立辅导员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完善辅导员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发展。

10.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学校以自我评估为基础,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估制度。充分发挥各教学单位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基础和核心作用,强化各教学单位评估主体地位,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平台和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开展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学质量评估。

(三)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11.推进协同创新。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按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学校面向区域、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通过政策和项目引导,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2.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探索学校科学研究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模式。

13.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贯彻《关于深入推进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组织落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以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交叉”、“应用”、“特色”上做文章,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措施具体,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设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生工作专项项目,围绕重大理论和实际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究,积极探索大学生成长成才特点规律和学生工作方法途径,用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指导实践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健康发展。

14.改革科研管理模式。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建立稳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科研团队,完善开放、交叉、合作机制。加强对科研项目结题的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术科研评价体系,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对科研管理干部进行集中和分散培训,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四)增强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

15.完善“三地”服务体系。围绕我省及黑河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通过培养落地人才、研发立地项目、提供益地服务等有效途径,加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在培养落地人才方面,一是制定村村大学生计划,着力解决黑河农村经济发展人才的瓶颈问题。二是制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服务计划,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推进校企合作,加快培养一批服务于区域地方经济建设的紧缺专业人才。三是制定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服务计划,依托地缘优势为企业培养培训高层次人才。四是继续实施师范类学生农村顶岗支教计划,每年选派25%左右的师范实习生到农村实习支教,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促进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提高,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在研发立地项目方面,积极与企业联合申报重大科研项目,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提供益地服务方面,与行业、部门共同建立支柱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为政府、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服务。

16.加快发展继续教育。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紧紧围绕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这一战略目标,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建立继续教育制度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制定本专科继续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规范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行为,健全宽进严出的继续教育学习制度。推进继续教育综合改革,面向行业和区域举办高质量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优势,为继续教育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为继续教育人员更新知识、增强技能、提升学历水平提供良好服务。推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入开展和规范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工作。

17.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秉承办学传统,凝练办学理念,确定校旗、校训、校歌,形成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培育大学精神。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加强图书馆、校史馆、学生活动中心的建设,使其成为大学特色文化的普及阵地,逐步形成与社会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培育和宣传推广,定期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打造活动品牌,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8.完善应用型大学制度。明确办学责任,加强章程建设。坚持和完善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政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依法落实党委职责和校长职权。校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把工作重点集中到提高教育质量上。加强学术组织建设,优化校系两级学术组织构架,制定学术委员会章程,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教授治学,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

19.推进应用型学校体制机制改革。贯彻落实省教育厅重点推进的七项核心改革任务,一是实行自主招生、多元录取的人才招录与选拔方式改革,二是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三是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改革,四是实行按岗聘任、评训结合的教师聘任管理模式改革,五是实行自主办学、教授治学的学校管理模式改革,六是实行聘用制,年薪制的教师遴选、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七是实行四权下放、全面支持的分配模式改革。学校将围绕上述七项任务,开展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改革,选拔培养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和学业优秀的学生,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导师制、小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应用型人才。

20.加强学校资源共享平台体系建设。建立学校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共建平台,促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加强高校间开放合作,推进教师互聘、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在黑龙江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模式下,建立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实施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建设国家级、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向学生开放。

21.加强统筹力度。根据国家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合理确定办学定位、提升办学条件,稳步做好教师编制落实、落实生均财政拨款等工作。合理设置和调整学校学科专业布局。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改善条件为重点,合理确定专业设置的数量,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

22.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要以培养具有对俄意识、对俄视野、对俄交往能力和竞争力的人才为重点,加强对俄合作与交流的长远规划,通过联合培养、互换交流、远程课堂、引进师资、教材等多种形式进行人才培养的实践。每年择优选派拔尖学生进行学校交流。继续强化以对俄为重点的东北亚办学优势,重点加强对俄经贸类人才培养。引进俄罗斯高校高水平专家学者和团队,聘请外籍人员担任“学术系主任”。吸引外国学生来学校留学,充分发挥学校中俄合作重要的“桥头堡”作用。

(六)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2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宣传高校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在教师培训特别是新教师岗前培训中,强化师德教育特别是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制定加强学风建设的办法。进一步完善科研学术规范,逐步构建起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对学术不端行为,一经查实,一律予以严格查处。

24.加强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培养培训力度。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和引进领军人物力度。深入落实《关于大力加强全省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意见》,制定教师社会实践支持计划。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坚持集体备课,加强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实行新开课、开新课试讲制度,完善助教制度。探索科学评价教学能力的办法。积极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支持教师获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经历。建立健全管理人员全员培训制度。积极拓展中高级管理人员视野,提高管理水平。

25.完善教师分类管理。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工作环境,努力形成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进出有序的师资管理新模式。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教师资质,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取消教师资格认定终身制,对新进人员一律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在引进师资过程中严格贯彻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成立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及引进师资考核专家小组,从制定引进人才计划到试讲考核严格按程序进行。依据《高等学校教职工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科学核定学校教职工岗位结构,加强岗位设置管理,全面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化,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制定聘用、考核、晋升、奖惩办法,积极探索建立学校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考核评价办法。创新教师聘用和考评方式,把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首要内容,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客观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表现,构建有效激励机制。

(七)加强条件和经费保障

26.加强学校基础条件建设投入。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开展基本建设。严格执行先规划、后建设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强化对学校办学条件和事业发展指标的监测,做好评价及信息公开制度的执行工作。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数字校园、现代教学环境等信息化条件建设。力争学校办学条件不低于国家基本标准。改善用地用房基础条件,建设青年教师公寓,缓解青年教师住房困难。

27.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依法多渠道筹集事业基金,科学合理编制学校预算,并在经费使用管理上建立公开制度,做到民主监督、制度监督、审计监督。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严格控制和降低行政支出,投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确保经费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

五、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把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作为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重点任务来推进,党政主要领导应亲自负责,分管负责同志和班子其他成员各负其责,认真落实改革措施,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发展。

(二)合理制定规划。各系(部、中心)、各部门负责人是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第一责任人,要根据高教强省规划、省教育厅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要求、《黑河学院“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明确提高教育质量的思路、目标、任务,制定具、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工作方案,切实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三)形成项目体系。学校要根据省教育厅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设立的相应的改革项目,结合实际提出对应的院级改革项目,形成国家、省、校三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项目支撑体系。保证经费投入,明确工作目标和时间表。

(四)狠抓任务落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要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引,以高教强省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载体,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力争取得新成绩与新突破,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五)开展督促检查。根据黑龙江省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的文件,学校要组织实施一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点项目,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建立监督、评估、问责与奖惩制度。明确每项改革任务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将各项措施细化、实化、具体化,做到工作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并及时进行监督检查,奖优罚劣。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教育部评估中心 |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东北林业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黑龙江大学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 教学质量监控 | 教质保障监测


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发展规划处)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黑河学院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