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学院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2019年9月-2022年8月)
黑院政发〔2019〕84号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发展之基。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治校理念,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坚持“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落实学校“三个一流”“五个一工程”,不断强化本科教育,推动学校掀起一场“质量革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任务
按照“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原则,计划利用三年时间,针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基本建设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制定我校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每年选择一个主要教学环节作为主题,确定一个主题年,制定主题年工作方案,具体开展该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提升工作。通过组织实施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紧扣学生学好、老师教好、学校管好三个关键,让学生忙起来、教学活起来、管理严起来、课程实起来、专业特起来、质量文化立起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一)2019年主题、目标及工作重点
时 间:2019年9月-2020年8月
主 题:课堂教学质量年
目 标: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工作重点:
1.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出台《黑河学院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工作方案(试行)》,依据《方案》对全体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工作,促进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组织教学竞赛。按照《黑河学院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黑河学院第七届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不断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搭建交流、学习与展示的平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加强课程资源体系建设。建设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教案、参考资料、学生作业、试卷构成的课程资源体系。要建立严格的课程资源选用审核制度,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把学术前沿、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育教学资源。
4.强化课程考核和学习过程考核。加强课程考核,科学设计考核内容,鼓励任课教师采用笔试与口试、理论与实践、开卷与闭卷、独立与合作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考查学生学习实效。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
5.加强课堂建设和管理。按照《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修订完善课堂教学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规定。认真查找课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定整改措施,把从严管理的规矩立起来、让课堂教学建设强起来、使课堂教学质量提起来。
(二)2020年主题、目标及工作重点
时 间:2020年9月-2021年8月
主 题:实践教学质量年
目 标:继续争创“校地合作一流”,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工作重点:
1.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校地合作一流”工作深入开展,突出学校服务地方的功能,做大做强与北安、爱辉的顶岗实习工作,做精做优师范生顶岗支教工作,强化顶岗实习(支教)过程管理,使顶岗实习(支教)取得更大成效。
2.修订完善实践教学相关制度。紧密围绕学校章程内容,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按照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对现有的基本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有针对性地分别进行废止、修订、补充、完善和规范。对于不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已经过时的基本规章制度或条款要及时明确废止执行,及时制定修订新的规章制度,使管理制度更加科学规范合理。
3.做好实验、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工作。健全完善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教学计划、相关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协调一致、相辅相成。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实验开出率与综合型、设计型或研究型实验的开设比例。科学制定实习实训方案,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逐步加大实习实训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实习实训效果。加大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过程的比重,科学设置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构筑思想引领、素质提升、能力发展有机融合的实践育人高地。积极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考核方法确保实践效果。
4.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切实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要求,强化指导教师责任,加强对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严格执行论文查重和抽检制度,严肃处理抄袭、伪造、篡改、代写、买卖毕业论文等违纪问题,确保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质量。
5.开展实践教学基地评估工作。积极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基地建设及管理,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评估检查。从学校与基地共同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探索情况,基地实习、见习、实训(写生、采风)等实践教学环节开展情况,学校与基地人才共享情况,基地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情况等方面,全面评估实践教学基地育人效果,为学校审核评估做好准备。
(三)2021年主题、目标及工作重点
时 间:2021年9月-2022年8月
主 题:教学基本建设质量年
目 标:深入推进学校“五个一”工程,强化教学基本建设,夯实学校办学基础,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
工作重点:
1.加强专业建设。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要求,2019年启动一流专业建设工作,全力做好我校一流专业建设以及申报工作,2021年对一流专业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总结验收,力争使我校更多的专业成为国家级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提高专业建设质量,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更新教学大纲,做好教材选用,科学构建课程体系,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加强专业质量建设,提高学生和社会的满意度。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做好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积极申请建设新工科、新文科专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相关学科专业。优化区域专业布局,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加强专业布局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指导,及时调整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专业,培育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打造专业建设新高地,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加强课程建设。2019年启动“一流课程(金课)”建设工作,依托学校优秀课程,全力打造校内一流课程,积极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或省级一流课程。2021年按照“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全面总结学校金课建设情况,进一步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下大力气建设五大类型“金课”,包括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持续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利用超星尔雅和智慧树等在线课程平台,做好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工作,实现课程与岗位无缝对接。
3.加强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究、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培养一批政治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团队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形成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具有强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的良好工作局面,持续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4.加强大学质量文化建设。完善质量评价保障体系,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评价学校的首要指标,将质量文化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强化二级学院质量保障主体意识,不断完善学校自我评估制度,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健全督导机构,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数量充分、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督学队伍,努力发挥教育督导“保驾护航”作用,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成立黑河学院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进相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务处,负责按照每一年的建设主题,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并协调相关部门具体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各二级学院认真履行教学主体责任,成立专门工作组,结合学院特点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具体落实主题年有关工作任务,确保主题年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落靠。
(二)强化督促检查,狠抓任务落实。健全学校教学质量建设的评价督查机制,将主题年建设情况列为各教学单位年度工作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列为评价院级领导班子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建立定期调研制度,跟踪了解主题年各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把教师参与主题年建设情况和效果作为教师评教、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学校校报、校刊、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等媒体,及时反映各主题年建设先进案例的经验做法,为推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做好典型案例总结宣传,甄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效显著的典型案例,进行广泛宣传,为强化教学基本建设、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助力。
(四)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经费保障。学校划拨专项经费保障工作开展,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课堂教学、一流团队等内容建设。